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美容医学》 > 2018年第2期
编号:13247293
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经验总结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1月15日 《中国美容医学》 2018年第2期
     2.2脾虚湿蕴证:辨证要点:重者头皮、面部油脂溢出多,头面,甚或胸背丘疹、粉刺、脓疱多发,皮疹色淡红或与皮色相同;自觉症状不明显,轻者仅口唇周围皮损多见。病程缠绵难愈。多伴有倦怠乏力,口淡无味,或脘腹胀满,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不畅,舌质淡红,舌体胖大,苔腻,脉滑数。此型相当于现代医学对痤疮分级的Ⅱ、Ⅲ级。

    陈教授认为此型多从脾治,究其病因:或平素饮食不节伤脾胃,或忧思日久等致脾失健运,水谷不运,生湿化热,循经上犯蒸颜面而发病。在基础方上合健脾除湿类药物,如:薏苡仁、茯苓、生枳壳、荷叶、藿香、佩兰、焦三仙等以健脾利湿解毒。伴纳呆、呕恶或腹胀、为湿浊中阻,可加槟榔、蔻仁、砂仁等以芳香化湿;若大便秘结不通,属脾气虚便秘。可加大生白术用量以健脾益气通腑;大便粘滞不爽,属湿滞大肠,可加大腹皮、枳实等行气利湿。此型最大特点为面色觥白,出油多。皮疹以白头粉刺多见,密集分布。

    2.3胃肠湿热证:辨证要点:头、面皮脂溢出明显,或油腻光亮。皮疹泛发面部胸背,常多种皮疹并发,伴肿痛,皮疹集中于口周、颊部,多伴口臭、溲黄、便秘、舌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此型相当于现代医学对痤疮分级的Ⅲ、Ⅳ级。

    陈教授认为此型患者平素多有喜食肥甘厚味的特点,日久影响脾胃运化,聚湿生痰,且壅结气血。“湿无热不上行”,因此,治疗上依吴鞠通“徒清热则湿不退,徒祛湿则热愈炽”,而行清热利湿解毒并举法。方选用基础方合黄连解毒汤或防风通圣丸加减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598 字符